割稻、脱粒、装车……日前,九龙坡区西彭镇新民村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稻田里一片金黄,只见中型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,黄澄澄的稻田里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。
金黄的水稻,带来丰收的喜悦。记者 周邦静 摄
(相关资料图)
“申绿”成功后的首次收割
今年,西彭镇新民村喜乡遇合作社的稻谷,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证,获得绿色食品认证。这是全区首个“申绿”成功的稻谷。
丰收在即,合作社抓住晴好天气,请来社会化组织的收割机抢收稻谷。当天是第一天收水稻,早上8点开始作业,出动了2台收割机,共有6台收割机待命,根据成熟情况陆续增加收割机数量。
乡村小道上,拉着稻谷的运输车,一趟趟来回跑,把刚收割下来的稻谷送往合作社粮仓,等待烘干机进行烘干。
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。记者 周邦静 摄
据介绍,合作社共种植水稻750亩,这750亩稻田是九龙坡区高标准农田的一部分,区农业农村委在西彭镇千秋村、新民村、迎新村、三府村改造提升亩高标准农田。
“该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后,夯实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,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,这对九龙坡区农业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黎文忠表示。
稻田鸭。记者 周邦静 摄
综合种养模式 走出生态新“稻”路
连片的水田间,成队的小鸭穿梭觅食,这是稻田的“鸭管家”。
合作社正在推广“优质稻+再生稻+鱼”综合种养模式,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以田养鸭,以鸭促稻,合作社从2019年开始喂养稻田鸭,一年一批。据了解,今年这批800只稻田鸭从上周开始饲养,是本地纯正麻鸭品种,以杂草、昆虫、再生稻为食,大约120天才能进入市场销售。
除了养稻田鸭,从去年4月起,合作社陆续在30余亩稻田里放了十万尾鱼苗,有鲫鱼、白鲢、花鲢、草鱼,平均一亩放了3300尾,等到九十月份稻花鱼就进入收获季。
黄澄澄的稻谷。记者 周邦静 摄
以田养鸭,以鸭促稻,“稻鸭鱼共养”不仅养出了“生态鸭”“生态鱼”,还种出了“生态米”,既节约了成本,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同时,通过“稻田+养殖”,水稻的品质得到极大提高,同时拓宽合作社增收渠道。
合作社首批新米将在9月上市,零售价35元一袋(10斤)。王文隆透露,目前在西彭小区设有两台自动售米机,今年将向中心城区小区推广,增设更多的自动售米机,让更多人吃到来自乡间的原生态大米。